■"仲明助學金"發放儀式昨天在順德舉行,受助學生現場簽訂《道義契約》。新快報記者夏世焱/攝
  “仲明助學金”16年資助7532名貧困大學生
  ■新快報記者唐星
  “受到社會幫助並渡過難關的學子們,必須承諾奉行‘受惠社會、回報社會’的公益精神,願意將本人所獲得的資助本息在畢業後有能力時回捐給‘仲明助學金’,用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。”昨日上午,“仲明助學金”在廣東碧桂園頒發,受捐助學生在一份份“道義契約”上鄭重簽下自己的名字。沒有強制回捐,也沒有限定回捐時限,僅靠《道義契約》,“仲明助學金”先後有442名受助學生回捐了助學金137萬元。
  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、“仲明助學金”管理委員會負責人陳心宇介紹,“仲明助學金”是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楊國強於1997年創立,並委托羊城晚報社負責管理。16年來,楊國強從最初每年捐資100萬元,到2006年增至每年200萬元,至今已捐出2300萬元,用於資助廣州地區以及山區19所高校貧困大學生,受助學子7532人。和一般助學金受助者只是被動接受捐助不同,“仲明助學金”受助學生與捐助方要簽定一份《道義契約》,以向大學生倡導“道義回報”的道德規範與良知。
  沒有強制回捐,也沒有限定回捐時限,“仲明助學金”推出的沒有任何經濟抵押和懲處規定的《道義契約》,能否收穫誠信的果實?“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,社會倫理道德呈現滑坡現象,不及時返還國家助學貸款的大學生大有人在,人們對大學生的誠信意識有諸多擔憂。”陳心宇介紹,這幾年“仲明助學金”已迎來了一批批信守承諾的踐約者,據統計,先後有442名受助人回捐了助學金137萬元,這一群大學生以實際行動回應著社會的質疑。
  曾於2006年獲得“仲明助學金”的中山大學畢業生陳迪生,在畢業四年後兌現了當初簽下的《道義契約》承諾,回捐了當年所獲得資助本金1萬元。“七年前簽下《道義契約》後,我把它與入學通知書放在一起珍藏,一直期待能兌現承諾。”在昨日儀式上,陳迪生說:“但大學畢業後,媽媽突發腦溢血病倒了,家裡背負了20萬元的債務,直到今年,我才還清了債務,並回捐了1萬元給‘仲明助學金’,當年簽下的契約早已融入我的生命,讓我踐行‘受惠社會、回報社會’的信念。”
  楊國強:貧困也是一種財富
  “能幫助人是我的榮幸,謝謝大家給機會我做點事。”面對數百受捐助學生,昨日出現在“仲明助學金”頒發儀式的楊國強依然低調謙遜。
  楊國強向學生們講述他經歷過的貧困,“我是很貧困,沒有背景,沒讀過大學的出身,讀中學時沒錢交學費,要回家種田。”
  在楊國強眼裡,“貧困也是一種財富,如果出生在富庶的家庭,不會感受到財富的來之不易、人生的艱難,經歷貧困也是一種好的歷練。”
  “其實我也得到過社會的幫助,13歲在家裡放了一年牛後,才去讀中學,是國家給的7元學費,還給了2元的助學金,拿著這2元和同學去廢品收購站買了書,這9元錢對我的幫助很大。”楊國強在得到社會幫助後,一直回饋社會,熱心慈善,他鼓勵在場學生,“希望你們有成就時,也能像我一樣幫助有需要的人。”  (原標題:不忘《道義契約》受助者回捐137萬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f92zfafk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