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公務員“辭職潮”基本不會有
  多數公務員認為,公務員職位畢竟是鐵飯碗,儘管也有苦惱,但不至於辭職專家:中央禁令削減公務員福利,但不影響整體隊伍,公務員仍是社會中堅力量
  河南商報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,眾多基層公務員,不願意辭職或者不敢辭職,除了穩定和福利的吸引外,更多是因為“沒有資金,沒有人脈,沒有特別出眾的魄力”,擔心“出去也只能擺地攤”。
  有人說,能進入公務員隊伍的人,大多數都是精英。但體制的滲透力卻不容忽視,多年後,要麼被體制同化,學會了逢迎、圓滑,要麼當牛做馬,乾著諸多繁重的重覆勞動;一旦社會發生變革,這兩種人,都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社會。
  他們會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國企一樣,出現大規模的“下崗潮”嗎?公務員隊伍中的人,有沒有這種危機感,他們怎樣看待自身的未來?
  公務員說
  “好不容易擠破頭進來,誰現在走誰傻”
  劉博畢業於武漢一所名牌大學,研究生學歷,現在新鄭市一家單位做公務員。
  儘管許多時候,他的工作都是寫寫材料,在辦公室打雜,天天唯唯諾諾,但他從沒想過離職,“好不容易擠破頭進來,誰現在走誰傻。”
  對於中央的各項禁令,劉博覺得對自己影響並不大:作為基層公務員,本身平時就沒什麼福利,沒灰色收入,也沒有大吃大喝的機會。
  最近,劉博也聽說了公務員內部可能要調整的事,但他並沒有什麼壓力。他覺得,不管到哪裡,都需要幹活兒的人,多年來自己兢兢業業,“就算是淘汰裁員,也輪不到我,比咱差勁的多得是。”
  工作這麼多年,日復一日在公文來往中消磨,會不會漸漸覺得對社會無所適從?劉博說,他覺得並沒有什麼變化,“8小時之外的生活學習,還是因人而異。這麼多年都過來了,大部分人其實還是能在社會上立足的。”
  “只要不犯錯,我不會老無所依”
  劉博的這份“安穩感”,不少公務員感同身受。工作的穩定,讓不少公務員雖然對從事的職業有各種苦惱,但並沒有太多危機感。
  來自焦作的公務員安哲目前已經升到了副處級。由於“個性耿直,不習慣請客送禮”,工作了二十幾年,年近半百的他覺得自己的仕途,也許基本上到頂了。
  雖然聽說過十八大召開後,中央明確表態“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”,也有“鐵飯碗”要打破的說法,但安哲並不擔心,“只要不犯錯誤,我能挨到退休,這個就是鐵飯碗啊,最起碼我不會老無所依。”
  儘管也有諸多苦惱,但安哲從未想過離職,自己這輩子最好的年華已經給機關了,這時候再出去,既不是一個好時機,也不知道該做什麼。
  “中央禁令是好事兒,沒聽說誰為這辭職”
  公務員林欽認為,中央推出禁令是好事,就是為了規範公務員隊伍,是針對官場之積弊要害的,也是符合實際、行之有效的反腐措施。
  林欽說,事實上,受“禁令”影響較大的都是一些平時隱性收入高、與企業打交道多的公務員,而對一些“清水衙門”及剛入職的年輕公務員則沒什麼影響。
  所以,“禁令”禁的是公務員的不合理收入,理所應當,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好事。“看看現在被查處的一些腐敗官員,哪一個不是從一支煙、一件禮品、一頓飯開始的?”
  據他所知,2013年,好幾個地方都在對辦公室重新進行隔斷、裝修,清理辦公室面積超標問題。去年年關將近,單位的年終福利也削減不少,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“頂風作案”,但大家該幹活幹活兒,沒聽說誰打算為這辭職的。
  專家觀點
  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張廷銀:
  和上世紀90年代相比,“辭職潮”缺乏社會土壤
  目前,中央的禁令實際上是對於反腐敗的規範,如果長期堅持下來,對社會觀念將會形成一種衝擊。
  大家都爭著當公務員,並不是一件好事,公務員內部也充斥著人浮於事、形式主義等問題,改革必定會導致一部分人受到衝擊。如果改革力度繼續加大,堅持兩三年、十年,就可以看出一定的成效。政策都有滯後效應,即便是禁令出台,也不會在短期內形成大規模的社會反饋,仍需要長期的觀察。
  目前來說,改革會在一定範圍內對公務員有兩方面影響。一是認為當官越來越難,動機不純、想升官發財的以及庸庸碌碌的公務員,自然會被淘汰。另一方面,做公務員會越來越簡單,因為沒有了那麼多潛規則。
  上世紀90年代,中國確實有公務員“辭職潮”,和當時相比,現在社會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,公務員辭職的原因、背景和動機都早已不同。市場經濟經過二三十年發展,已經日趨完善,目前社會不會有那麼大的機遇,也沒有那麼大的趨勢,即便是當時,辭職下海發財的畢竟是少數,有的人混不好,更是不願意辭職。
  中央黨校退休教授王貴秀:
  福利削減不影響整體隊伍,“辭職潮”不會發生
  公務員“辭職潮”不可能發生。
  總體來講,公務員在社會中待遇比其他人優越,如果僅僅是因為禁令,辭職的可能性不大,畢竟削減的福利,都是相對來說無關緊要的,實際上不起什麼作用,不影響整體隊伍。國家執政,首先必須保證公務員隊伍的穩定,以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,觸動公務員隊伍,一定時期內引發“辭職潮”,這不太現實。
 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長劉道興:
  市場經濟發展歷程,公務員仍是中堅力量
  國家整頓機關作風,規範工作行為,實際上對公務員整體並沒有影響,主要是為了進一步規範公務員隊伍。
  目前階段,公務員處於社會管理層,在審批、把關等方面,掌握了過多不應有的權力,隨著改革,這些都應該還給社會、還給企業、還給基層,由政府配套的職能會越來越少。
 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,對經濟管理、資源管理等相關部門,影響還是很大的,可能和市場經濟相關的機構會壓縮,但是對於公共服務、環境保護、基礎建設等部門,不僅不能減弱,還需要加強,這方面可能反而要補充公務員。
  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程,在此期間,公務員還是這個社會的中堅力量。
  通過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公務員內部的調整,將來應該不會出現公務員考試百裡挑一、千里挑一的情況。將來大家可能會覺得公務員不像過去那麼好,權力沒那麼大,競爭可能就不會那麼厲害了。至於“辭職潮”,就目前來看,不太可能出現。
  (應採訪對象要求,文中劉博、安哲、林欽為化名)
  事實
  六成公務員想辭職但無一人辭職日前,《河南商報》的一項調查顯示,在河南省,想過辭職的公務員近六成,但最終無一人辭職。與此同時,普通民眾中60.6%的受訪者表示羡慕公務員。公務員有辭職念頭卻無辭職行動,一方面固然如調查所呈現的,與“穩定、家庭等因素”有關;但另一方面,相關社保體系的“封閉”特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公務員的正常流動。眾所周知,目前公務員的養老保障可以說“自成體系”,完全由財政埋單,不僅不用自己掏錢,退休後所得還遠遠高於企業職工。從積極面看,這大大增強了公務員崗位的吸引力;就消極面而言,它就像一把金鎖,將公務員牢牢鎖在“圍城”里。
  (綜合河南商報、紅網報道)
(編輯:SN09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f92zfafk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