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“23人參加考試,卻只有一個125.5分的第一名成績,其餘22人成績全部為零分。”昨天,雲南省公務員考試成績遭到質疑。對此,負責招錄工作的雲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回應表示,“0分”並非是錄入系統出了問題,主要是由於考生涉嫌違規導致的。(5月22日《京華時報》)
  雖說蘿蔔招聘、因人設崗早已不是什麼科場秘辛,但像這次雲南公務員考試,一人一騎絕塵、二十二人叨陪末座的情況,還真是有點少見:總共就二十三人,二十二人得零分,也太明火執仗了吧?正如有網友所說的,“這是拿民眾當傻子的節奏”。誠哉斯言。
  據云南省公務員局最新回應稱,22個零分人員屬缺考,具體原因正在調查。“缺考”的回覆,相較於此前“考生涉嫌違規”的說法,更讓人心生疑竇:一場考試,多人違規,尚有可能,也並不是沒有先例。但二十三人報名,卻只有一個來參加考試,難道是其餘二十二人商量好了要“成人之美”?這對削尖腦袋都要來擠獨木橋的考生來說,從經驗邏輯上似乎講不通。
  也正因此,雲南公務員局同時也通報,“具體原因正在調查,會及時向社會公佈調查結果,如有違紀違規行為,將按規定進行處理。”這也就間接承認了,“缺考”事實,或並非最終真相。集體缺考的背後,很有可能,就閃爍著上下其手的權力魅影。
  而文官考試制度,本質上是一項契約制度。這就決定了,人才的選拔,職位的升遷,必須按照既有規則與程序,在預定框架內進行。一旦有外部的身份因素涉入,契約就遭到了破壞,文官考試制度也就打了折扣。從傳統到現代,本就是一個由身份到契約的過程。公務員考試中,由考生身份而非契約來決定晉級與否,無疑是一種倒退。
  但現實卻往往如此。科場之上,身份與契約的拉鋸,自始至終難以謝幕:考分上的“錯判”、“漏記”,體檢環節的“被梅毒”、“被乙肝”,甚至35歲的年齡限制,都是身份取代契約的“傑作”。顯然,這侵犯了公民正常平等的考試權與晉身權。
  契約與身份的艱難拉鋸,其背後,是契約精神不被信仰的結果。實際上,不論是《公務員法》,還是《公務員錄用規定》,都對公務員選拔做了一系列規制,比如《公務員錄用規定》第三十四條寫道,“利用工作便利,偽造考試成績或者其他招考工作的有關資料的;協助報考者考試作弊的……由公務員主管部門或所在單位,視情節輕重,給予批評教育、調離錄用工作崗位或者給予處分;構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責任。”
  但當100分的制度設計遭遇打了折扣的實際操作,身份取代契約,就不可避免地出現尋租與腐敗。在失衡的話語格局與堅硬的權力堡壘面前,那些篤信契約卻無身份的平民子弟,多數只能淪為“陪太子讀書”的角色。這對個體來講,斷送的是政治前途;於制度而言,喪失的則是公信力,更無益於國家建設。於此,可以說,科場之上,身份取代契約,終究得不出一個好的結果。
  文/江中立  (原標題:公考亂象的本質是身份與契約的拉鋸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f92zfafk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